欧美亚洲日韩另类中文字幕麻豆|日韩在线看片中文字幕不卡|午夜电影无码专区五月天|国产区免费在线观看

相關熱點:  
海洋新材料 海洋裝備 海洋牧場 碳捕捉封存 海洋經濟 海洋生態(tài) 海上能源島 岸電 海水淡化 海洋觀測 示范項目

中海油研究總院2023-2024年度十大首席”獲得者——李先杰:在海上油田“馭水”的人

2025-02-20 14:16     來源: 中海油研究總院      海上油田

李先杰,中海油研究總院海洋石油高效開發(fā)研究中心增產措施首席工程師,主持和參與國家“863”計劃、重大科技專項、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專項等科研生產課題30余項,發(fā)表論文、授權專利40余篇/件,參編著作2部,獲得省部級、局級科技和管理獎項9項,多項自主研發(fā)技術在現場試驗應用,為海洋石油高效開發(fā)做出應有的科技貢獻,獲昌平區(qū)“最美科技工作者”、集團公司直屬黨委“優(yōu)秀黨員”、研究總院“十大首席”“十佳員工”等榮譽30余項。

目前,我國海上油田進入“雙高、雙特高”階段,預計“十五五”期間將全面進入“雙特高”階段,對于油田開發(fā)來說這種階段意味著什么?您認為進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挑戰(zhàn)和難點是什么,我們應如何應對這種挑戰(zhàn)?

李先杰: “雙高、雙特高”階段相當于油田的“老年”階段,在生產上的表現為含水率很高,甚至高達95%以上,此時油田相當于變成了“水田”,同時,海上油田井距大、大段多層合注合采、注采強度大等特點,竄流通道更加發(fā)育,好像在油水井間連接了一根根“水管”,注入水川流而過卻難以帶動原油流出,甚至進一步加劇儲層非均質性,使相對低滲區(qū)的原油更難采出。但是,油田開發(fā)離開水又是萬萬不可的,因為絕大部分原油是通過水攜帶或者提供的能量而采出。

面對此“兩難境地”,我們提出要“駕馭”水而不是“禁錮”水,如同把一匹“脫韁馬”變成“千里馬”,那么,“馭水”的關鍵和首選就是“把水留在地下”。為此,我們研究團隊研發(fā)了以“調、驅、堵”為核心的“三路拳法”來實現把水留在地下的設想。

第一路以調為主的“拳法”專攻注入井,其核心技術是多尺度大孔道治理技術,堵住油藏中的“水管”,降低其中的注入水滲流速度,從而讓更多的水進入相對中低滲層,更多地采出其中的原油。

第二路以驅為主的“拳法”專攻油藏深部,其核心技術是非連續(xù)化學驅技術,其主要理念是改變傳統(tǒng)“一種技術驅到底”的做法,提出“多種技術接力驅替”的非連續(xù)化學驅模式與理論,通過段塞組合,讓不同化學體系進入適宜的小層發(fā)揮作用,從而實現大段多層的均衡驅替,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第三路以堵為主的“拳法”專攻采出井,其主要技術是長效化學堵水技術,通過封堵產水的通道,抑制地層水的產出并促使其繞流進入油藏,既能減少產水又可以增加產油。

在三路“拳法”的綜合作用下,不僅成功把水留在地下或者延緩產出,還充分發(fā)揮水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當然了,“雙高、雙特高”油田提高采收率難題眾多、挑戰(zhàn)巨大,每個專業(yè)都可能有“獨門絕技”來應對這種挑戰(zhàn)。僅從我所從事的專業(yè)來看,上述“調、驅、堵”技術及其組合拳是實現大幅度控水穩(wěn)油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術手段。

我們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服務生產解決現場問題,助力實現更大幅度的控水穩(wěn)油。您認為科技攻關中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實現預期成效?

李先杰: 解決現場問題的關鍵和第一步是找準問題。海上油田開發(fā)受油藏條件、自然條件和平臺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各類問題復雜多樣,找準、找對關鍵問題非常不易。這要求科研人員不僅要非常熟悉海上生產一線情況,詳細了解現場生產流程,還要善于把生產問題抽提成科學問題。其次,要勤于自己動手,不能僅僅依靠調研或閱讀研究報告。最后一點,要危中創(chuàng)機,不畏難題,開辟新路。

以大孔道治理技術研發(fā)為例,我們在研究大孔道治理技術時,調研發(fā)現了顆粒型堵劑效果顯著,于是迅速開展了室內物理模擬,確實發(fā)現其封堵效果較好,但在進一步全流程評價時卻發(fā)現——由于海上多采用篩管+礫石充填的完井方式,固體顆粒難以注入地層。于是,我們只好調整研究方向,研發(fā)了新型封堵藥劑體系,在保留良好封堵性基礎上,注入性也完全達到要求,現場試驗效果顯著。后來,油田現場測試時大孔道滲透率高達上百達西,海上油田又多是大段多層合注合采,要求我們必須精準控制封堵距離,既要能夠封堵滲透率很高的大孔道,又不能污染相對低滲的剩余油富集區(qū),很多經驗豐富的專家都束手無策,但我們團隊通過深入分析堅持認為此問題具有破解的可能性,最終提出“多級思維破單極難題”的大思路,抓住治理的主要矛盾,連續(xù)三四個月埋首實驗室,沿著3種技術路線展開攻關,終于研發(fā)形成了多尺度大孔道治理技術,治好了這個“現場危重癥”。

李先杰在海上平臺開展礦場試驗(左2)

科技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需要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現場,那么您認為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李先杰: 從科技研發(fā)角度來說,實現成果轉化應用的首要條件是我們研發(fā)的技術要有用、好用。

有用,就是要能實實在在解決現場問題,可以切口小,落點準,一定要“對癥”,能產生良好效果和經濟效益。

好用,就是要能夠在現場落地實施,因為海上平臺空間狹小,作業(yè)窗口非常窄、工期也非常緊,即使技術效果很好,如果現場實施很復雜、占用平臺空間大、工期長,這種技術也不會有“生命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在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倒推法”和“前置法”。以用為始,先考慮解決哪些現場關鍵問題、有哪些正反影響因素、現場如何具體操作、有哪些限制條件等,爭取在科技攻關中一并解決。而做好“倒推法”的基礎是“前置法”,科技研發(fā)只是整個系統(tǒng)工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生產一線的各類狀況都可能影響最終的效果,請了解生產一線情況的人員提前介入研究,就可以為現場轉化應用提前規(guī)避風險。

要想實現良好的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應用,我們的技術論文不僅僅要寫到期刊上,更要能“落”到油田上。

現在我們的科技攻關隊伍中,年輕人數量多、占比高,您認為在青年科技工作者培養(yǎng)和攻關團隊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先杰: 青年人朝氣蓬勃、斗志昂揚、思如泉涌。這個階段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更是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不設限階段。

對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長和發(fā)展,我認為沒有“上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但在“底限”方面我有兩點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個階段必須要練好內功,打牢基礎;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提升自己的認知,突破思維的局限。同時,在此過程中,可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把自己專業(yè)技術做細、做深、做實、做精。

關于團隊建設,我有三點感受:首先是培養(yǎng)成員“一馬當先”的勇氣,敢碰“硬釘子”,敢啃“硬骨頭”;其次是錘煉“千軍萬馬”的協(xié)同,把個人的技術優(yōu)勢整合成團隊的升維優(yōu)勢,才能實現對現場問題的“降維解決”;最后要有“馬到成功”的能力和意志,要持之以恒做好技術“研發(fā)-試驗-推廣”全鏈條工作,招之即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

李先杰在實驗室指導青年科研人員

推薦閱讀

我國海上最老在生產油田——埕北油田年產油氣當量首次突破100萬立方米!

海洋能源網獲悉,我國海上最老在生產油田——埕北油田年產油氣當量首次突破100萬立方米,約為1985年投產之初的2.3倍,為海洋油氣高效開發(fā)提供了寶貴經驗。埕北油田位于渤海西南部,于1985年建成投產,是我國海上第一個完全按照國際規(guī)范、標準設計建造的現代化油田,累計為國家貢獻原油超過1400萬立方米。 2025-02-27

1000噸“大塊頭”——濕氣壓縮機模塊精準安家番禺34-1平臺

海洋能源網獲悉,近日,隨著長19米、寬18米、高18米、 重達1050.86噸 的“大塊頭”——濕氣壓縮機模塊精準放置在番禺34-1平臺42米預留甲板,標志著南海東部首個自營氣田群降壓開采項目取得重要的里程碑勝利。 2024-12-13

我國海上油田壓裂開發(fā)再獲新突破!

我國海上油田壓裂開發(fā)再獲新突破——遼東作業(yè)公司金縣1-1油田過篩管壓裂取得顯著效果,該油田實施的國內首創(chuàng)的疏松砂巖過篩管壓裂改造工藝,經過3年多的工藝優(yōu)化,大幅提升了作業(yè)時效、降低了作業(yè)成本,為后續(xù)疏松砂巖壓裂規(guī)模應用提供了堅實保障。 2024-07-12

閱讀榜